冷氣病最近成為熱門話題之一,想減輕不適可以先調高冷氣温度,再藉由加強對流降低體感温度。減少因温差同空氣不流通帶嚟嘅不適。
何謂冷氣病?
冷氣病是一種綜合性的表現,指人因為長時間待在冷氣房,或從炎熱的室外進入冷氣房,經歷劇烈的溫差變化,而出現頭痛、鼻塞、胸悶、精神不濟、下肢無力及手腳冰冷等症狀。
冷氣病有咩成因?
- 空氣乾燥:冷氣房濕度低,容易導致皮膚、呼吸系統及眼睛乾澀敏感。
- 空氣不流通,病菌、過敏原多:在密閉的冷氣房中,病菌容易在室內傳播,黴菌、塵蟎及灰塵等過敏原也無法清除。
- 身體長時間處於低溫環境:身體長時間靜止又處於低溫環境時,血液循環會變差,導致頭痛、肩頸痠痛、腸胃不適等;如果冷風直接吹襲頭部、身體,症狀會更加嚴重 (辨公室中央冷氣下常見情況)。
- 溫差過大、身體溫度調節能力較差:從炎熱的室外進入冷氣房,環境溫度驟降5度以上,身體周邊血管會收縮,使血壓升高;如果心血管功能不好,或身體無法快速適應低溫,容易引發頭痛、頭暈及身體痠痛。
冷氣病症狀
- 頭暈、頭痛、精神不濟
- 過敏症狀,例如鼻塞、流鼻水或氣喘
- 咳嗽、感冒
- 眼睛乾澀、搔癢
- 皮膚乾燥、搔癢
- 心跳加速、胸悶
- 手腳冰冷、水腫
- 腸胃不適
- 關節僵硬、疼痛
- 肌肉痠痛、下肢無力
5大方法改善冷氣病
- 室內、外溫差最好維持於3~5度之間,避免環境溫度劇烈轉變
- 冷氣溫度建議設定為25~28度,這是最適合人體的溫度。太熱可配合風扇加強對流
- 避免冷氣風直接吹向身體。
- 長時間待在冷氣房,容易流失水分,所以需要多補充水分,多飲水及使用加濕器均可
- 如有敏感可使用空氣清新機減少環境中的致敏原,配合加濕器提升環境濕度減輕不適症狀